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网- 体育APP下载全国首部市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法规实施一年多以来 我们收获了什么
栏目:华体会体育 发布时间:2025-10-16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体育APP下载/华体会体育[永久网址:363050.com]平台是一家专注于体育娱乐的领先平台。华体会专注体育竞技,华体会app提供实时体育赛事、华体会棋牌、华体会彩票、华体会百家乐、华体会APP,华体会官网,华体会官方网站,华体会网址,华体会登陆链接,华体会平台,华体会官方平台,华体会app下载,华体会体育靠谱吗,华体会2025最新,华体会世界杯,华体会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体育APP下载/华体会体育[永久网址:363050.com]平台是一家专注于体育娱乐的领先平台。华体会专注体育竞技,华体会app提供实时体育赛事、华体会棋牌、华体会彩票、华体会百家乐、华体会APP,华体会官网,华体会官方网站,华体会网址,华体会登陆链接,华体会平台,华体会官方平台,华体会app下载,华体会体育靠谱吗,华体会2025最新,华体会世界杯,华体会体育打造安全便捷的互动娱乐平台,体验最好的赛事服务。

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网- 华体会体育APP下载全国首部市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法规实施一年多以来 我们收获了什么

  在地处四明山深处的龙观乡磻溪村,80岁的李奶奶不再为量一次血压、配一盒降压药而发愁。每月20日,那辆熟悉的“高山巡回医疗车”都会准时出现在村老年活动中心门口,龙观乡卫生院医疗团队携带便携式医疗设备,上门为村民服务。

  “医生到家门口送服务,真是暖心又方便!”村里的老人说。这正是《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简称《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宁波市民的真切体会。

  这样的改变已遍布宁波城乡:今年宁波拟新(改、扩)建123家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本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2024年起,在山区海岛规范设置112个巡回诊疗点,定时、定点、定人将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新建一批乡镇急救站点,全市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大幅缩短

  《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这一全国首部市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法规,正从纸面走向现实,深刻改变着宁波的健康民生图景。

  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严重老化、短缺,一直是乡村医疗卫生面临的一个全国性难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要怎么建、怎么管,才能更好地守护老百姓的健康?如何补足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短板,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早在几年前,我市就针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了立法调研。结果显示:75.3%的居民需要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70.1%的居民需要急救服务,58.9%的居民需要疾病预防等健康咨询服务,83%的居民需要家庭医生

  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2024年7月1日,《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正式颁布并施行。

  《条例》针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面临的难点、堵点,从立法层面加以解决。突出“全生命周期”的特点,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小”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确保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医;为在基层留住更多健康“守门人”,作出“支持区(县、市)对招聘引进的医疗卫生人员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特别规定;还要求市县人民政府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宁波市贯彻落实〈浙江省加快推进全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构建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地方政府新增财力优先向乡村医疗卫生领域倾斜等四大方面17项任务。

  《宁波市统筹加强农村医疗力量保障行动方案》明确,2024年起,按每住院床位0.7人的标准增核基层医务人员编制近3000名。

  《宁波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5-2027)明确,设立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增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这意味着宁波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有了法规护航,对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秦江梅说。

  看病方便了,急救快了,服务更暖心了这是《条例》实施以来,宁波老百姓的普遍感受。

  “血糖随时测,中医理疗也能做,以前要到大医院才能配的药,现在村卫生室就能配到。”前日清晨,在鄞州区塘溪镇上周村卫生室,78岁的周大伯边做理疗边感慨。

  这家经过改扩建的村卫生室今年6月投入使用,白墙黛瓦、宽敞明亮,诊室、治疗室、药房、中医理疗室等一应俱全。得益于《条例》对完善基层网络布局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变化正发生在宁波各个角落。

  “4年来,我们新建或改建了241家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今年还有123家正在推进,本月底将全部投用。”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填补服务空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2024年起,我市全面启动常住人口千人以上无村卫生室空白点建设工作,共摸排空白点62个并进行新增填补,在山区海岛规范设置112个巡回诊疗点,定时、定点、定人将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日前,在鄞州区东钱湖镇中心卫生院的星级急诊科室里,医生正通过远程系统与上级医院专家一起为一名胸痛患者进行联合会诊。“基层急诊能力今非昔比,老百姓更愿意就近来这里。”该卫生院主任感慨。

  这种底气的背后是有数据支撑:全市137家基层急诊科室完成星级化建设;乡镇急救站点增至159个,使得全市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从10分57秒大幅缩短至9分10秒;建成市级基层特色科室110个,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

  与此同时,在江北区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糖尿病患者张阿姨在同一个诊区内就完成了看医生、健康教育和并发症筛查。“以前得跑好几个科室,现在一站式搞定,太方便了!”张阿姨说。目前,这样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在宁波已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管家”。

  前日上午,在设于鄞州区钱湖人家居家养老中心内的东钱湖镇医康养护综合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正陪着老人做康复训练。这样的场景在宁波随处可见。

  目前,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61家,通过养中设医、医中设养、医养合作和嵌入式服务等多元化模式,推动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养老机构。2024年,鄞州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

  从生命起点到终点,关怀无处不在。孕产妇关键健康指标持续保持在97%以上高位,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接近100%,为孩子的健康人生筑牢起点;覆盖所有区(县、市)的安宁疗护服务,让生命的终章充满温情与尊严,目前全市已培养专业医护人员600余人。

  “我选择回大岚镇柿林村卫生室工作,以后会重点关注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方向,希望为家乡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正在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助理全科基地接受培训的吕程烨,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村医生涯充满期待。

  吕程烨是余姚市2022年首批招收的大学生村医之一。今年6月,余姚招收的首批19名大学生村医委培生毕业了,其中6人扎根四明山,目前正在接受规培。

  村医招不进、留不住,人员严重老化、短缺为解决这一全国性难题,留住更多健康“守门人”,《条例》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人员保障作出了特别规定,如“支持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对定向培养的医学生落实补助,做好就业安置及履约管理。”“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保障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薪酬水平与县域医共体内部其他同等医疗卫生人员薪酬水平相衔接,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人才项目、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

  在鄞州区姜山镇联荣村,村医汪俊正在为一名大妈量血压。这位已在基层坚守了13年的村医开心地说,《条例》的出台让基层医务人员看到了政府对他们的重视,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相信越来越多的医学毕业生将投身农村,用青春守护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我们代表浙江省又一次拿到了国家基本公卫项目考核全国第一。”宁波市卫健委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每一个宁波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条例》的实施,让在宁波,享健康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幸福。”

  回望这一年,宁波以法治之力,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城乡之间的健康差距正在缩小。遍布城乡的“健康守护站”、不断提速的急救网络、深入家庭的健康管理、覆盖全周期的温情关怀,共同勾勒出一幅“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基层医疗新图景。

  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获悉,2024中国乡镇卫生院500强榜单发布。我市表现亮眼,共有16家乡镇卫生院上榜。其中,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卫生院与鄞州区东钱湖镇中心卫生院分别位列全国第四与第十。

  该榜单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千镇千院发展研究Pro”研发,评选基于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的7321家单位数据库,最终对5216个有效样本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体系突破传统,在资源配置、医疗技术、运营管理三大维度外,创新融入党建引领、数智化建设与医防融合三大特色维度,构建涵盖12个一级指标、41个二级指标、89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科学遴选出全国500家乡镇卫生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首道防线。近年来,我市以提升服务能力、改善就医体验为核心,推动基层医疗工作持续深化。通过多年努力,不仅建成110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部分机构已能开展高难度手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在国家级和省级的“考场”上,宁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样成绩斐然。我市先后6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取得了5次第一、一次第二的优异成绩,在省级评价中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陈敏 实习生 赖思嘉 通讯员 方素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在地处四明山深处的龙观乡磻溪村,80岁的李奶奶不再为量一次血压、配一盒降压药而发愁。每月20日,那辆熟悉的“高山巡回医疗车”都会准时出现在村老年活动中心门口,龙观乡卫生院医疗团队携带便携式医疗设备,上门为村民服务。

  “医生到家门口送服务,真是暖心又方便!”村里的老人说。这正是《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简称《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宁波市民的真切体会。

  这样的改变已遍布宁波城乡:今年宁波拟新(改、扩)建123家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本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2024年起,在山区海岛规范设置112个巡回诊疗点,定时、定点、定人将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新建一批乡镇急救站点,全市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大幅缩短

  《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这一全国首部市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法规,正从纸面走向现实,深刻改变着宁波的健康民生图景。

  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严重老化、短缺,一直是乡村医疗卫生面临的一个全国性难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要怎么建、怎么管,才能更好地守护老百姓的健康?如何补足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短板,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早在几年前,我市就针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了立法调研。结果显示:75.3%的居民需要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70.1%的居民需要急救服务,58.9%的居民需要疾病预防等健康咨询服务,83%的居民需要家庭医生

  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2024年7月1日,《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正式颁布并施行。

  《条例》针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面临的难点、堵点,从立法层面加以解决。突出“全生命周期”的特点,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小”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确保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医;为在基层留住更多健康“守门人”,作出“支持区(县、市)对招聘引进的医疗卫生人员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特别规定;还要求市县人民政府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宁波市贯彻落实〈浙江省加快推进全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构建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地方政府新增财力优先向乡村医疗卫生领域倾斜等四大方面17项任务。

  《宁波市统筹加强农村医疗力量保障行动方案》明确,2024年起,按每住院床位0.7人的标准增核基层医务人员编制近3000名。

  《宁波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5-2027)明确,设立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增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这意味着宁波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有了法规护航,对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秦江梅说。

  看病方便了,急救快了,服务更暖心了这是《条例》实施以来,宁波老百姓的普遍感受。

  “血糖随时测,中医理疗也能做,以前要到大医院才能配的药,现在村卫生室就能配到。”前日清晨,在鄞州区塘溪镇上周村卫生室,78岁的周大伯边做理疗边感慨。

  这家经过改扩建的村卫生室今年6月投入使用,白墙黛瓦、宽敞明亮,诊室、治疗室、药房、中医理疗室等一应俱全。得益于《条例》对完善基层网络布局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变化正发生在宁波各个角落。

  “4年来,我们新建或改建了241家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今年还有123家正在推进,本月底将全部投用。”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填补服务空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2024年起,我市全面启动常住人口千人以上无村卫生室空白点建设工作,共摸排空白点62个并进行新增填补,在山区海岛规范设置112个巡回诊疗点,定时、定点、定人将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日前,在鄞州区东钱湖镇中心卫生院的星级急诊科室里,医生正通过远程系统与上级医院专家一起为一名胸痛患者进行联合会诊。“基层急诊能力今非昔比,老百姓更愿意就近来这里。”该卫生院主任感慨。

  这种底气的背后是有数据支撑:全市137家基层急诊科室完成星级化建设;乡镇急救站点增至159个,使得全市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从10分57秒大幅缩短至9分10秒;建成市级基层特色科室110个,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

  与此同时,在江北区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糖尿病患者张阿姨在同一个诊区内就完成了看医生、健康教育和并发症筛查。“以前得跑好几个科室,现在一站式搞定,太方便了!”张阿姨说。目前,这样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在宁波已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管家”。

  前日上午,在设于鄞州区钱湖人家居家养老中心内的东钱湖镇医康养护综合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正陪着老人做康复训练。这样的场景在宁波随处可见。

  目前,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61家,通过养中设医、医中设养、医养合作和嵌入式服务等多元化模式,推动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养老机构。2024年,鄞州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

  从生命起点到终点,关怀无处不在。孕产妇关键健康指标持续保持在97%以上高位,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接近100%,为孩子的健康人生筑牢起点;覆盖所有区(县、市)的安宁疗护服务,让生命的终章充满温情与尊严,目前全市已培养专业医护人员600余人。

  “我选择回大岚镇柿林村卫生室工作,以后会重点关注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方向,希望为家乡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正在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助理全科基地接受培训的吕程烨,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村医生涯充满期待。

  吕程烨是余姚市2022年首批招收的大学生村医之一。今年6月,余姚招收的首批19名大学生村医委培生毕业了,其中6人扎根四明山,目前正在接受规培。

  村医招不进、留不住,人员严重老化、短缺为解决这一全国性难题,留住更多健康“守门人”,《条例》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人员保障作出了特别规定,如“支持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对定向培养的医学生落实补助,做好就业安置及履约管理。”“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保障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薪酬水平与县域医共体内部其他同等医疗卫生人员薪酬水平相衔接,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人才项目、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

  在鄞州区姜山镇联荣村,村医汪俊正在为一名大妈量血压。这位已在基层坚守了13年的村医开心地说,《条例》的出台让基层医务人员看到了政府对他们的重视,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相信越来越多的医学毕业生将投身农村,用青春守护基层医疗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我们代表浙江省又一次拿到了国家基本公卫项目考核全国第一。”宁波市卫健委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每一个宁波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条例》的实施,让在宁波,享健康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幸福。”

  回望这一年,宁波以法治之力,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城乡之间的健康差距正在缩小。遍布城乡的“健康守护站”、不断提速的急救网络、深入家庭的健康管理、覆盖全周期的温情关怀,共同勾勒出一幅“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基层医疗新图景。

  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获悉,2024中国乡镇卫生院500强榜单发布。我市表现亮眼,共有16家乡镇卫生院上榜。其中,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卫生院与鄞州区东钱湖镇中心卫生院分别位列全国第四与第十。

  该榜单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千镇千院发展研究Pro”研发,评选基于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的7321家单位数据库,最终对5216个有效样本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体系突破传统,在资源配置、医疗技术、运营管理三大维度外,创新融入党建引领、数智化建设与医防融合三大特色维度,构建涵盖12个一级指标、41个二级指标、89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科学遴选出全国500家乡镇卫生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首道防线。近年来,我市以提升服务能力、改善就医体验为核心,推动基层医疗工作持续深化。通过多年努力,不仅建成110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部分机构已能开展高难度手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在国家级和省级的“考场”上,宁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样成绩斐然。我市先后6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取得了5次第一、一次第二的优异成绩,在省级评价中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陈敏 实习生 赖思嘉 通讯员 方素莹)